找到相关内容1859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进庙拜菩萨 应作如是观

    在这期间,他也不是不到人间来众生,只是不以佛的身份出现而已。中国佛教史上的傅大士、布袋和尚是众所周知的弥勒菩萨化身,不为人知道的肯定还有更多。   今天我们在大多数道场中所见到的弥勒菩萨造像都是布袋和尚...无量劫前为婆罗门女、光目女时,为了救度生前造诸恶业而堕入恶道的母亲,而发大誓愿,后人总结为“地狱未空,誓不成佛;众生尽,方证菩提。”地狱当然是实有其处,但是在这个地方,它也是表法,表世间最苦之处,所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5962629.html
  • 法藏大师的华严思想初探

    说法,更是为救度众生而出现,因此十义,还可以说是成果的如来为针对众生而出现,否则,就无须如来出现于世了。   所谓“法尔”,是指恒常无尽的世界中,转无尽的法轮,即示明如来出现...其门下,随听华严,深入玄旨,得其嫡传。   高宗咸亨元年(670),荣国夫人杨氏死,武则天广植福田,施宅为太原寺并度僧。于是道成、薄尘及京城其他大德连状荐举,他为僧,遂于太原寺受沙弥戒。通天元年(...

    清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61763079.html
  • 从出世与入世的背景谈廿一世纪的佛教

    告诉他这是那一世行布施、众生所成就的世界,接着告诉下一世成就的世界,而前一世的美丽世界马上就消失了,这么实际的诸多世界,当全部介绍完时,楼阁也不见了,当下就没有了。善财就问弥勒菩萨:“这样殊胜的因缘...这样一种精神。老和尚在开示的时候,对这个八个字解释得非常好,他讲觉悟是智慧,奉献是慈悲,觉悟人生就是使自己的内心具有生命的真实意义,奉献人生是使一切众生在精神世界里都能觉醒。在这几天里,我看到了未来中国...

    了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22963227.html
  • 天顺本《菩提达摩四行论》

    ,行檀舍施,心无悭惜。达解三空,不倚不著,但为去垢,摄化众生,而不取相。此为自利,复能利他,亦能庄严菩提之道。檀施既尔,馀五亦然。为除妄想,修行六,而无所行,是为称法行。 第二 论主意乐差别门 吾恒...菩提树下道成正觉,能众生,乃至入于涅?,岂非是觉?”答曰:“此亦是梦。”问曰:“三世诸佛平等教化众生,得道者如恒沙,此可非是觉?”答曰:“此亦是梦。但有心分别计较,自心现量者,皆悉是梦。觉时无梦,梦时无...

    [日]椎名宏雄 程正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1963252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著,但为去垢,称化众生,而不取相,此为自行,复能利他,亦能庄严菩提之道。檀施既尔,余五亦然。为除妄想,修行六,而无所行,是为称法行。”[25]  如上四行,以“称法行”为最为要,一切正行可尽摄于称...当然得到真实的受用后,又把自己学法、参悟、实践、受用的这一切,借用语言文字,方便善巧,毫无保留地讲授给与自己有缘的其他众生。前者是将法印转化为心印,属自悟自;后者是将心印转化为法印,属悟他他。由是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禅者的感恩

    比如说你想到这个是种很麻烦不出来了,现在发一个菩提心:我一定要成佛,一定要救度一切众生,把自己的问题解决了马上就回来众生。马上就生起无边的妙用,这才是佛法的精神。佛法的禅法是心法。我再强调,你不要说我...。我怎么能不哭,现在他不能跟我们在一起了,他现在众生去了。罗睺罗一听,这是我爸爸!他高兴得要命,从楼上一呼溜就跑下去了,跑到释迦佛的身边,赶紧钻到袈裟里面耍起来了。大声喊道:“爸爸回来了...

    达照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2563443.html
  • 论观音与西游故事

    无上菩提,於万亿劫广 众生,誓取清净庄严世界」;後来,他在七宝菩提树下成 等正觉,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(注十二)。此外,像「大悲 陀罗尼经」上说,观音在修道期间,千光王静住如来曾以「 大悲...、沙僧和玉龙也都表示知 悔,情愿改过。对菩萨来说,芸芸众生皆可怜愍,无可恨者 ,亦无不可救药者;善者固然可得救,恶者只要翻然悔过 或胸泛善端,从前的罪愆尽管深重难测,也有获救的指望。 因此,...

    张静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61063495.html
  • 释达观著:随缘自在 第四章

    ,如不经魔考试炼,又如何生生世世尽一切众生呀!若无魔难,则誓愿怎能坚固。此段:不求行无魔。  五、谋事不求易成,事易成则志存轻慢。  成事在天,谋事在人,故求天难,求人更难。做事有成有败,成不足喜,...大师言:“但莫憎爱,洞然明白。”若于境上,不起憎恨、贪爱,自然就能明白大道,即是见性成佛道也。  坐禅时当先发: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因修行不是只为个人解脱,而是“上求佛道,下众生。”有了正确的知见...

    释达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463703.html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就渐渐破除,所以妄心自然降伏。一切众生,直到都解脱为止;随缘度化,亦不须刻意攀缘,实际上还是众生。  何以故?须菩提!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  要行菩萨道,首先要破除执著...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当生如是心,我应灭度一切众生,灭度一切众生已,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何以故?若菩萨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  一切众生的心是“慈悲”,无有一众生是“智慧”。  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讲义

    所达到的结果,明现圆克果。  (1)“观自在菩萨”:“观自在”是观世音菩萨名号之一。“观自在”,对事理无所障碍(无阂),是就此菩萨自己所能证悟的智慧境界而言。“观世音”是就此菩萨所众生的悲愿而言。一...名词概念有多种含义,中国无适当的字代替,所以只能译音。如“波罗密多”,梵音为Paramita是“到彼岸”的意思,有时可以译为“”,支谦译的《般若小品》叫《大明度无极经》,译“婆罗密多”为“无极”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3263783.html